在全球工业智能化与中美贸易摩擦的双重背景下,国产工控机品牌的崛起不仅是技术自主的象征,更是国家产业链安全的重要保障。
工控机的国产化进程可以说是关于制造业命脉,东田工控作为深耕行业17年的国产工控机品牌,以技术突破与产业链协同为核心,正在重构工业安全防线,展现中国制造的硬核实力。
一、贸易战倒逼国产替代
近来,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,美国对华技术封锁加剧,工控机领域饱受威胁,据统计,中国工业控制系统80%依赖进口芯片,高端嵌入式设备市场长期被国外品牌垄断。
在此次贸易战中其弊端暴露无遗:供应链中断、技术断供、成本攀升等问题频发,严重威胁国内制造业的稳定性。
二、技术自主
国产工控机品牌的突围,始于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。东田工控通过“硬件+软件”双轮驱动,构建了完整的国产化技术体系:
1.国产芯片与工业级设计
东田工控率先采用龙芯3A6000、飞腾D2000等国产处理器,实现从CPU到接口的全链路国产化。
以4U工控机DT-610L-N3A6KMB为例,其搭载的龙芯3A6000处理器性能达到国际主流水平,支持复杂工业场景的实时控制需求。
2.国产操作系统生态适配
在软件层面,东田工控产品深度适配银河麒麟、统信UOS等国产操作系统,构建了从底层驱动到上层应用的自主可控生态。
三、产业链协同
国产工控机品牌的成功,离不开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创新。东田工控通过“技术+场景”的双向驱动,与国产芯片厂商、操作系统开发商及行业客户形成深度合作:
(一)与国产芯片厂商
1.技术融合:与龙芯、飞腾、海光等国产芯片厂商联合开发专用工业级解决方案,不仅确保安全,还验证芯片在粉尘、震动等恶劣工况下的稳定性。
2.产品布局:形成从工控机、三防加固设备到嵌入式平板电脑的完整国产化产品矩阵,几乎覆盖全工业场景。
(二)与操作系统开发商
与麒麟为代表的国产操作系统开发商达成合作,提供软硬件一体国产工控机解决方案,实现开机即用、协议无缝兼容。
(三)与行业客户
根据工信部《重点行业国产化替代行动计划》,到2027年能源、金融、通信、交通、军工五大核心行业将实现全国产化覆盖,东田工控在这5大行业中均已落地国产工控机替代方案。
四、结语
面对工业4.0与贸易战的持续挑战,国产工控机品牌需从“替代者”向“引领者”转型,应承担起共同使命——以技术自主捍卫产业链安全,以生态协同推动产业升级。
正如一位能源行业客户所言:“东田的国产化方案降低了我们供应链风险,这是技术突围带来的真实价值。”
从芯片替代到操作系统适配,从行业应用到全球化布局,国产工控机品牌正以“硬核创新”重塑工业自动化版图。